车间着火=烧光十年利润!这笔投入一分都不能少!(上)

发布时间发布时间:2025-04-14

据应急管理部数据,2024全年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2.18万起,死亡1.96万人。其中,发生较大事故389起,重特大事故9起。安全生产刻不容缓!



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,要“聚焦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”。作为建设平安中国的重要工作内容,安全生产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。新《安全生产法》等法律法规的修订和实施,也为安全生产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。



然而,部分企业面对安全投入,往往持有一种误解,认为这些投入是不必要的,或是单纯地将之视为增加运营成本的因素。殊不知,缺乏安全投入,一旦不幸发生事故,所引发的后果和经济损失往往是难以估量的,远远超出了预防成本的范畴。


人民日报也指出:我们不应把安全只当作成本,安全其实就是竞争力,是效益。只有确保安全合规,企业才能往更高质量、更大规模发展。相反,那些只顾短期利益而“因陋就简”的企业,只要出事故,往往“一失万无”。——摘自人民日报《安全就是竞争力,就是效益!》


安全生产投入存在哪些问题:在现实经营中,一些小微企业往往因为资金不足、主要负责人安全意识淡薄、设备设施隐患重重、员工素质提不上来等问题,导致人防、物防、技防等达不到基本的安全生产投入标准。另外,面对以利润为主要考核指标及与职工工资资金挂钩的压力,企业只能最大限度降低包括安全生产投入在内的生产成本。


安全生产没出事就大可放心:有些企业自夸“多年没出过安全事故”,虽然实际检查中发现不少重大安全隐患,但是没出事故,企业就不以为意。


减少安全投入等于增加效益:因安全生产费用要计入成本。有些企业为了多体现利润和政绩,往往不按规定增加安全投入。


不想不愿更不会管?


一些安全管理人员对自身企业在安全生产投入方面存在的问题“门清”,但出于种种原因,不敢也不愿主动提,更不敢向企业负责人“要钱”加大安全生产投入。


频发多发的气体安全事故再次证明,安全就是竞争力,安全就是效益!


气体安全投入需多少?1台探测器=3名安全员


在工业生产、实验室环境以及日常生活中,气体安全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。从可燃性气体到有毒气体,潜在的风险无处不在。为确保人员安全和设施稳定运行,企业和机构必须投入足够的资源和设备来监测和控制这些气体。而气体检测报警装置无疑成了最优的解决方案。


气体探测器是一种能够实时监测空气中特定气体浓度的设备。它们通过传感器技术,能够迅速响应并发出警报,从而在气体浓度达到危险水平之前提醒相关人员采取必要的措施。这种即时的、准确的监测能力,是任何人工检查都无法比拟的。


相较于安全员,气体探测器突出优势有哪些?


传统上,气体安全主要依靠人工检查,即安全员定期巡视和手动检测。然而,这种方法存在诸多不足:


人力成本高:需要配备多名安全员,且需进行专业培训。

效率低下:人工检查周期长,难以做到实时监测。

安全风险:在危险环境中,人工检查可能面临直接的生命威胁。


相比之下,一台气体安全探测器可以:


■ 实时监测:气体探测器能够24小时不间断地监测可燃或有毒有害气体泄漏浓度,不受人为疲劳或疏忽的影响。显著降低人力成本,同时提高监测效率。

■ 精确度高:现代传感器技术能够提供高精度的读数,确保数据的可靠性。比人的嗅觉灵敏百倍!

■ 及时警报:一旦检测到危险气体浓度超标,探测器会立即发出声音、灯光甚至远程警报,确保及时响应。有效避免人为通传速度慢、信息通传错误等现象。

■ 智慧联动:气体探测器在发出声光报警信号的同时,还可联动电磁阀、风机等外设动作,及时关闭阀门,启动排风,预防灾害事故的发生。比人为预警机制动作更快捷。

相关资讯